今天跟老同學在Line上聊到我最近寫的「保存人生照片 第二步:蒐集並建立時間軸」,有感而發,這個照片底片的分類整理,其實是個蠻重要的關鍵點,做得好,之後的照片底片不管是整理、還是數位化,都可事半功倍。
這個保存人生照片的計畫,本意是要幫我們保存人生記憶,給自己和親朋好友重溫美好時光,過程和結果都應該是快快樂樂,可別拿來當修身養性、磨練個人意志力啊!
重點在於運用「方法」,不要以為一分耕耘,就會有一分收穫。若沒有搭配「方法」,一頭熱地栽下去,做呀做,可能還沒看到收獲,就已失去耐心而中途放棄了。
什麼方法呀?
聽過「WBS切割」嗎?我覺得這個專案管理方法超好用,除了用在工作上,我也用在個人生活上,像安排家庭旅遊、和這個照片底片整理保存。
WBS是「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」的縮寫,別被這個英文詞兒嚇到,其實我們每天除了睡覺,就跟它一起工作和生活著,即使你不是每天在用這方法的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,你也可能是因這方法所切割出工作的執行者,或者享用這方法的成果。
除了過往的照片底片,還有不斷產生的新照片,這計畫是持續進行,所以要讓自己愉快輕鬆地作,就要有計畫、並搭配合適的方法和工具。這裏跟大家分享幾點我自己的WBS照片整理訣竅。
我在「保存人生照片 第二步:蒐集並建立時間軸」所說的將人生分割出幾個大里程碑,建立時間軸,然後將蒐集到的照片底片圖片等依時間軸分開歸類,這其實就是運用WBS先做範疇切割,然後分解逐層切割出數個工作包 (Work Package)。
每次你就做一個工作包,這樣你就可以預期每個工作包要做什麼?有多少要做?約需多少時間?要如何做?完成的目標是什麼?
那有如何切割工作包的基準嗎?我的經驗可以歸納兩個原則:
你可以先粗步把每個里程碑當成一個工作包。如果一個里程碑的照片底片太少,可將兩個里程碑合併為一個工作包;反之,若某個里程碑的照片底片太多,表示需要較多時間完成,那就切割為兩個或多個工作包。
也許你這兩天時間較有限,可能無法完成這個工作包,那就將這個工作包切割為兩個工作包。
看著桌上一堆照片、底片、工具、雜七雜八物件,心急想趕工做完,但明明今天就是做不完 ……。若按照我的訣竅切割工作包,就不會發生這種徒給自己添煩躁的情況。
桌上只放跟現在要做的這個工作包有關的照片底片等。
將這次不需要處理的照片底片放回你的收藏箱。
這樣既可以降低損害那些寶貴舊照片底片的可能,你更可以好整以暇地邊處理照片底片,還可以邊做邊回味,而且可以做得很好。
一開始的時候千萬不要貪多,或者想一次就想做完大部分的工作。
不要高估自己,根據自己真正能撥出的時間,合理分割工作包。這樣才不會發生做一半得暫停,或者為了趕完成,而捨棄邊整理邊回味的樂趣,還給自己莫名的完工時間壓力。記住:保存人生照片的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,都應該是快快樂樂地。
不要只做單一批量工作,讓單一工作的枯燥折磨自己,例如只專注將所有照片底片圖片放入掃瞄器,做成電子檔案儲存。你是人,不是機器,這樣會讓你感覺無趣,漸漸地可能半途而廢。
不少人有個錯誤觀念,以為照片整理就是將沖印的照片掃描為電子檔,然後就結束了。其實這只是最小的一部份工作而已。
那還要做什麼呢?
例如:
感覺複雜麻煩嗎?其實做一兩次後,你就會輕鬆且自發性地這樣做。
想想你做這些是為了什麼?
之後可以欣賞回味,可以快速找到想看的照片,而且這些照片影像狀態是你所最喜歡的(清晰、色彩還原、…)。
我不是學視覺設計的,我可以輕鬆做到,你也可以,我會在之後的文章分享我在這塊的經驗。
轉載自迪吉老爹部落格
Pingback: 翻拍舊照片?還是掃描? – Plustek Connect 台灣
Pingback: Google PhotoScan翻拍照片心得Plustek Connect 台灣
Pingback: 保存人生照片 第四步:翻拍舊照片?還是掃描?Plustek Connect 台灣